“和田玉”即新疆白玉。又稱“昆山玉”、“和闐玉”。后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張匡鄴出使于闐國時曾在《行程記》正確記述“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牛頭山,乃疏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東三十里;二曰綠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鳥玉河,在綠玉河西七里……故其國中器用服飾,往往用玉。今中國所有多自彼來耳。
以上證據乍一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古董收藏網站,。但根據我幾十年的實地觀察,反復捉摸,認為以上論據尚不,只說到了它的表面,怎樣收藏古董,沒有說到它的本質。大量事實證明,籽料不是由山料經洪水沖刷而成的,也就是說,北京古董收藏,籽料的原生礦不是山料,其本身就是與山料一樣的另一種原生礦體。其論據有六:1.玉龍喀什河的,即出山流水的冰山腳下,距離出產籽料的和田市大約有270公里。在這270公里的河床中,從出山流水的那個冰山起,古董收藏家電話,一直往下約20多公里的河床中,可以撿到為數不多的山流水。再從20公里往下到200多公里的這段河床中,---就沒有玉石。
再從約200公里往下到270公里的這段河床中就是籽料出產的主要地段。有人講,中段近180多公里沒有玉石,是因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來,都被洪水把玉石沖到下游去了的緣故。請問前面那20多公里的河水流速不是更湍急嗎?為什么在那一段或多或少還可以撿到玉石?而這180公里的地段,為什么不論大小一塊玉石也撿不到呢?河床里到處都是卵狀石頭,沒有一塊玉石,石頭沒被水沖走留了下來,唯獨比重比石頭大得多的玉石反而被水沖走了,所以,“因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來”的解釋自然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