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日系車為什么也可以使用40機油,全合成發動機油,實際上廠家的建議黏度,只是一個大多數選擇,但不了性的使用!比如某日系車,建議使用20黏度,因為當機油溫度在120度時,是可以提供足夠的保護的,而對于大多數車友而言,一般不會---駕駛買菜車,所以這就是個大多數工況下的建議!而就有那比較特例的存在,就拿買菜車當跑車用,經常全負荷駕駛車輛,全合成發動機油報價,機油溫度由120度+、變成了150度左右,而能在120+度---黏度的20機油,在150度的時候就無法---黏度,所以變稀、油膜變薄、繼續全負荷、有可能導致油膜;所以這就是機油運行時的一些狀況,全合成發動機油價格,所以這20黏度的機油不是,而40黏度機油也不是一無是處!
機油標號的區別:
現在的機油大都使用的是美國api的機油標注方法,0w20、0w30、5w30、10w40等。后面的20、30、40代表機油的基礎粘度,前面的0w、5w、10w代表機油的低溫啟動性能。一般w前面的數字減去35就是機油的啟動溫度。0w啟動溫度是零下35攝氏度,5w就是零下30攝氏度。
機油的流動性和低溫流動性
先給大家普及一個概念,實際上機油的低溫啟動性能是通過在機油內加入抗冷凝劑來實現的,機油粘度確定以后,為了保持其低溫啟動性能,在機油內加入一定數量的低溫抗冷凝劑使汽油在低溫下保持一定流動性,根據加入冷凝劑的配方不同實現了0w、5w、10w。也就是說機油的基礎粘度決定其的流動性,抗冷凝劑決定機油的低溫流動性,同樣是5w,40的基礎粘度高,全合成發動機油規格,30的基礎粘度低,40的流動性相對較差。但是,抗冷凝劑也不能制的使用,過多的使用也會影響高溫抗剪力,而且過多也沒有意義,40的機油不可能通過加入抗冷凝劑獲得30的粘度。
汽車發動機機油正常消耗的消耗量標準
目前我國關于汽車發動機機油消耗的標準主要有2個,一個是1984年---的《汽車發動機試驗標準gb3743-84》,是法律及行規規定---的。另外一個是2003年---的《汽車發動機性能試驗方法gb/t19055-2003》,是通過經濟手段或市場調節而自愿采用的性。《gb3743-84》中關于汽車發動機機油消耗的規定是:機油燃油消耗比小于1%。也就是說,1輛百公里油耗為10l的轎車,其機油消耗量須小于1 l/ 1000km 。《gb/t19055-2003》相關的標準要更為嚴格,其中關于機油消耗的規定是:額定轉速、全負荷---油/燃料消耗比不得超過0.3%,換言之,1輛百公里油耗為10l的轎車,其發動機機油消耗量須少于0.3l/10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