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青銅器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器形龐大渾厚,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重的青銅器,其腹部鑄有司(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后再裝范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經測定,鑄客大銅鼎歷史-,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銅鼎,古代炊器,多用青銅鑄成。相當于現代的鍋,煮或盛魚肉用。據傳,黃帝早鑄造銅鼎 。漢許慎《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象析木以炊。”《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一般鼎的形狀多是體圓、腹大、兩耳對立于口上,下有三足。大腹以容物,三足架空以燃火,兩耳用以貫鉉(又作扁,其狀類木棍)便于抬舉。傳世大鼎有高三尺多的;小有不逾四寸的。鼎的形制因時代而異。商代前期多圓腹尖足,寧夏鑄客大銅鼎,也有柱足方鼎和扁足鼎。商代后期,圓腹柱足鼎占多數,同時分襠鼎增多,尖足鼎逐漸消失。西周后期,扁足鼎和方鼎基本消失,鼎足多呈蹄形。戰國鼎多斂口,皆有蓋,附耳,普通的鼎腹作西瓜形,鑄客大銅鼎的故事,足漸短小,蓋上伏三犠,或作三環。秦漢鼎多斂口、碩腹、附耳、三短足、均有蓋,蓋上有三環。這時期未見有絕大的鼎,傳世的大半約高一尺許。銅鼎是從陶制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用來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時期的禮器之一。這件鼎為商代后期制品,至今器底仍保存有煙復。整體裝飾繁雜、精細,圓潤的鼎身配以圓渦紋、風鳥紋、蟬紋等紋樣,造型和裝飾協調自然,-商代銅鼎中的佳作。
西周大克鼎腹內壁鑄有銘文共計290個字,分為28行。銘文內容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克用華美的詞語頌揚其祖父師畢父的功績,贊美他有謙遜的品質、寧靜的性格和美好的德性,能夠輔佐王室,管理。英明的周天子非常明睿,遂提拔師畢父的孫子克提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后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對克職務的-,并賞賜禮服、土地和-,克跪拜叩首,鑄客大銅鼎的由來,愉快地接受-和賞賜,乃鑄造大鼎以頌揚周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師畢父。
易縣盛藝銅藝雕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鍛造、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安裝及售后保修于一體的服務周到的銅雕塑生產廠家。我們的產品包括:鍛銅浮雕、鍛銅圓雕、銅匾對聯、銅腐蝕陰刻、寺廟銅雕、銅裝飾、銅字、校園校徽銅雕、標識標牌、大型銅浮雕、城市雕塑、校園雕塑、不銹鋼雕塑、銅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