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是由多種不同化學成分及不同結構礦物組成的非均質體。耐火材料所用原料和制品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主要是熔點較高的氧化物和非氧化物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
化學分析時,主要測定al2o3、sio2、fe2o3、tio2、cao、mgo、k2o、 na2o及灼燒減量(簡稱灼減,用i.l表示)。灼減表征材料加熱分解的氣態產物、氧化損失和有機化合物含量等,對耐火原料、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分析有重要意義。不同種類的耐火原料及制品的化學成分不同,例如黏土-高鋁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al203、sio2,其雜質成分為fez03、tio、ro 及r2o;硅質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sio2,而al2o3和r2o則是有害雜質;鎂質耐火材料主 要成分是mgo,雜質成分是sio2、al2o3、fe2o3等。由上可見,通過化學分析測得的結果,根據其所含成分的種類和數量,可以判斷原料的純度、屬性和制品的某些性能。
耐火原料或制品的化學成分除了主要成分與雜質成分外,還有添加劑或外加物,用來改變原料或制品的某種功能或特性,如含碳材料的抗yang化劑(金屬al、 si 等),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外加劑或外加物等。
(1)礦石經破碎,篩分,磨礦分級達到適宜浮選的濃度和細度;輸送到攪拌桶攪拌之后進人浮選機,開始選礦。
(2)調整礦漿濃度和加入浮選藥劑,以改變礦物表面潤濕性,莫來石,調節礦物表 面的選擇性,使某些礦粒能附著于氣泡,燒結莫來石,另一些礦粒則不能附著于氣泡。
(3)浮選機的充分攪拌,導致礦漿中的空氣造成大量氣泡或促使溶于礦漿中的空氣形成微泡析出。
經過藥劑處理的礦粒向氣泡選擇性地吸附著,隨氣泡上升到礦漿面上,形成礦化泡沫層,有用礦物富集到泡沫中,將其刮出成為精礦,而剩留在礦漿中的便是尾礦。
通常浮起的礦物是有用礦物,此浮選過程稱正浮選;反之,浮起的礦物為脈石,莫來石,稱為反浮選。
1.定義:抗熱震性是指耐火材料抵抗溫度急劇變化而導致損傷的能力。曾稱熱震穩定性、抗熱沖擊性、抗溫度急變性、耐急冷急熱性等。
2.抗熱震性的測定方法:根據不同的要求與產品類型應分別按照相應的測試方法進行測定,主要測試方法有:
1黑色冶金標準yb/t376.1-1995《耐火制品抗熱震性試驗方法水急冷法》;
2黑色冶金標準yb/t376.2-1995《耐火制品抗熱震性試驗方法空氣急冷法》;
3黑色冶金標準yb/t376.3-2004《耐火制品抗熱震性試驗方法第3部分:水急冷一裂紋判定法》;
4黑色冶金標準yb/t2206.1-1998《耐火澆注料抗熱震性試驗方法壓縮空氣流急冷法》、黑色冶金標準yb/t2206.2-1998《耐火澆注料抗熱震性試驗方法水急冷法》。
3.影響耐火材料抗熱震性的主要因素:材料的力學性能和熱學性能,如強度、斷裂能、彈性模量、線膨脹系數、導熱系數等。
一般來說,耐火材料的線膨脹系數小,抗熱震性就越好;材料的導熱系數或熱擴散率高,抗熱震性就越好。此外,耐火材料的顆粒組成、致密度、氣孔是否微細化、氣孔的分布、制品形狀等均對其抗熱震性有影響。材料內存在一定數量的微裂紋和氣孔,有利于其抗熱震性;制品的尺寸大、并且結構復雜,會導致其內部---的溫度分布不均和應力集中,降低抗熱震性。
|